学生会
首页 > 学生工作 > 正文
人在证途 为什么大学生总在人云亦云
2016-04-15 19:50   审核人:

为求将来毕业时能被择优录取,很多大学生加入了“考证大军”。日前,一张描绘大学生“证途”的图片在网上疯传。记者采访中发现,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数量上百种,有高校学生甚至拿到10多本职业资格证书。有高校大二的学生表示:“大一一进来就考了教师资格证、人力资源证,没什么用,我都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。”  

在大学生“人在证途”的热潮里,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,高中文理分班的情景,班上一大半的同学都选择了理科,包括一些平时对政治历史地理很感兴趣的同学,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理科而不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科,他们回答:“因为理科以后好就业嘛。”  

我想起了表姐高考时填表志愿那一年,表姐成绩一向很好,高考分数也很理想,我问她:“表姐,你以后要干什么呀?”表姐回答:“牙医?”  

“为什么呀,你不是说你对心理医生很有兴趣吗?”我很意外。  

这时表姐的妈妈插话了:“什么心理医生?你表姐的高考分数可以报我们省最好大学最高分数的专业,就是牙医,学什么心理学,不是浪费了咱这么高的分数。”  

多年以后,表姐果然做了牙医,她循规蹈矩,对自己工作的感情一如最初,既不讨厌也不热爱,当然更说不上想去钻研这个专业或者如何拓展自己。她对我说:这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。  

我看着她,这么聪明的表姐,高中时总在全市前十名的表姐,为什么没有做出一番事业呢?我隐隐觉得当年的表姐,要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心理学,工作和心态肯定会比现在精彩得多。她是被自己的高分“选择”了吗?还是被她的妈妈勉强了?  

“为什么你没有发展自己的兴趣呢?”我问她。  

“什么兴趣不兴趣的?当年读书不就是为爸妈而读吗,为了高考为了以后赚钱,哪有人会在意你的兴趣是什么?”  

我恍然大悟——是功利心,是读书学习皆为考试就业的功利心,让我这聪明的表姐走上了一条埋没自己的路。 量体裁衣,因地制宜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……大家都明白这些话的意思,却很少有人身体力行。 我们的大学生总在人云亦云,一窝蜂的去读理科,一窝蜂的选择英语专业,一窝蜂的去考公务员,在社会激流中,像是没有思想的木偶,跟着人潮由东到西。要知道适合自己的路不一定是大多数人在走的路,批量生产的也许是合格的产品,但一定不是艺术品。 不能否认,考证的大学生他们不缺热爱学习,努力刻劲头。但是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说,选择了了做这件事情你就放弃了做另一件事情的机会,选择了考导游证你就放弃了图书馆看书的乐趣,选择了考教师资格证你就放弃了和同学逛街的机会,而这些五花八门的证书今后也许对你一点用都没有,青春珍贵青春苦短,大好的青春却既没有为将来的发展铺一条明确的道路,也没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。就浪费在了一生也不会去做的事情上。考一个证花那么多的时间,精力和金钱,最后却是无用之功,这不是白耽误工夫吗? 人在青年之时该立志有个目标,尝试着自己去选择方向,把控生活,不要总是“被选择”。高中时文理分科,大家说理科比文科好就业就选择了理科,填志愿时明明知道自己最喜欢的是历史,但是由于自己的分数足够上金融系,还是选择了金融系。 很多孩子前二十几年都在朝着着就业奔跑,却总是事与愿违,因为学习的功利性太强,为分数而学,为高考而学,为就业而学,从不曾为兴趣而学。喜欢做这件事和不得不做这件事之间的差距,就是可造之材和庸碌之辈之间的差距。 殊不知,如果能为自己的兴趣而学,为自己的热爱而学,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才能不厌其烦,才能孜孜不倦,才能卓尔不群。这一件事情你愿意比别人多花十倍百倍的精力去做,却又乐在其中,怎么可能会没有前途,怎么可能会不优秀? 大学生们所考的证五花八门,专业不同甚至南辕北辙,真叫人想不明白,既然考了司法考试证,那就是要做律师或者法官了,那为何又要去考一个导游证。难道是打算当法律之路不好走时就去当导游吗?考了导游证又去考教师资格证,难道是导游之路走不通的又一条后路吗?有句话叫做隔行如隔山,大学生们似乎认为只要有了这些证。以后可以像下跳棋似得在不同行业间跳来跳去轻松无拘束。  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