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于2025年4月17日在综合楼A708教室成功举办第四届吉林省高校机器人创意大赛赛前培训活动。本次培训由学院副院长王薇、数智人才孵化基地负责人杨丽萍统筹指导,机器人协会与软件协会技术团队联合授课,所有参赛队伍分项目、分批次、分组别进行培训,通过“理论赋能+实战演练”双轨模式,为参赛学生注入强劲备赛动力。
——精准培训,多维赋能强根基
培训开场,机器人协会技术团队针对省赛规程、评分细则及备赛策略进行了深入解读。通过系统梳理往届获奖案例,技术团队从设计理念、技术创新、展示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,帮助学生构建起对竞赛的全局性认知,明确备赛方向。
在技术教学环节,技术团队创新采用“三维递进教学法”。以机器人创新设计思维为引领,从机械结构、编程控制、工业应用三个维度层层深入:先是围绕机械结构拓扑优化方案,结合力学原理与工程实践,讲解如何设计出更稳定、高效的机器人架构;接着针对编程控制核心算法,通过现场演示与代码解析,让复杂的程序逻辑变得清晰易懂;最后引入工业级实际案例,拆解项目全流程,将晦涩的技术知识转化为可视化、可操作的知识模块,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。

——师生互动,深度磨合促提升
实操演练阶段,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,全身心投入到机器人原型搭建与运行调试中。面对传感器校准、运动轨迹规划等常见技术难题,技术团队采用“巡回诊断”的方式,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,现场“把脉问诊”,累计解决技术卡点 30 余个。
在实践过程中,师生互动频繁且深入。参训学生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,就创意可行性、成本控制、功能拓展等议题与指导教师展开热烈研讨。思维的碰撞激发出十余个创新改进方案,不仅完善了参赛作品的设计,更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——蓄势待发,厚积薄发展风采
培训结束后,学生们纷纷表示,此次培训有效解决了“创意落地难、技术实现慢”的备赛难题,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,对即将到来的省赛充满信心。
数智人才孵化基地负责人杨丽萍对本次培训成果给予高度肯定。她表示,通过系统化训练,参训学生已初步形成从概念设计到工程实现的完整思维链路,期待他们在省赛中充分展现长大学子的硬核实力与创新风采。

此次赛前培训不仅体现了学院对学科竞赛的高度重视,也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次积极探索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完善“赛前集训 - 过程跟踪 - 动态优化”的全周期培育体系,进一步加强与行业、企业的合作交流,为学生搭建更多优质的实践平台,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,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。